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全副武装”在道口疏导车流、测体温是怎样的体验?记者亲测:忐忑紧张、真心累!

上观新闻 2020-02-26
穿上白色的防护服
戴上橡胶防护手套
以志愿者身份体验道口的车流疏导工作
难吗?不难!
累吗?非常!


昨天上午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的两位记者以志愿者身份站上了G50沪渝高速汾湖检查站的车流疏导岗位,下面一起来听听关于这次体验,他们是怎么说的:



“今天的第一项工作是协助辅警疏导车流,提醒车主填报‘健康云’信息。碰到重点地区驾驶员,请他们填一张信息表,一张居家隔离承诺书。”给我们做岗前培训的是青浦交警支队高速大队警长王勤。

他边说边交给我们两沓表格,一沓是《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》,另一沓是居家隔离承诺书。

此外,我们还拿到一张二维码标牌,所有来沪人员需扫描登录“健康云”上报个人信息。工作听上去并不复杂。
 
接下来是防护指导。

“口罩、防护手套、护目镜和防护服,都要穿戴整齐。”在王勤监督下,我们仔细洗了三遍手,穿上连体防护服,戴上口罩、手套。


“塑胶手套应包裹住防护服的袖口,这样就不会因长时间工作留下勒痕,也能更好地起到防护作用。”王勤前后上下检查了我们的防护装备并进行了一番纠正。
 
正式上岗。

从营房走到疏导口,约200米,穿上防护服后走得异常艰难。

岗位在一个“喇叭口”——沪渝高速主线3车道转弯进入检查站广场的位置。我们的任务是引导货车向右、小客车向左,进入道口前的四条车道。此时,车流量未达高峰,车辆缓行等待10分钟左右就能通过检查站。
 
第一辆车经过。先确认车牌是不是来自重点地区,不是。接着抬起手,示意驾驶员停下并打开车窗。车里有一名驾驶员,副驾驶座上还有一名乘客。
 
“请问你们填报过‘健康云’吗?”
“没有。”

我们递过手中印着二维码的牌子。“请扫一扫,然后填报信息。填好后,给前面检查的民警看一下你们收到的回执短信。”

“好的,谢谢!”
“不客气,请往左边开,走小客车道,注意安全。”


第一次服务顺利结束,用时1分钟。

但接下来遇到的情况可谓五花八门。有司机称自己填过,但没收到确认短信;也有上了年纪的司机表示不知道如何在手机上操作……

初次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都有点迷茫,只好临场反应——“您打开健康云看看里面有没有填写记录,有的话到前面给民警看一下”“我给您一张《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》,你可以人工填写”…… 还有人扫码后不小心退出界面,为了避免重新扫码,我们向辅警学了一招:“请把二维码拍下来存到手机里。”

抬手、弯腰、询问、伸手……简单的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。

“喇叭口”卡车、货车和小客车汇集,我们呢穿梭其中,尤其是卡车,发动机轰鸣声震耳欲聋,再加上防护服和口罩的遮挡,与司机交流得扯着嗓子。

“我是来运送防疫物资的。”一名卡车司机摇下车窗,露出半个头,“居高临下”地对我们喊着。

我们得仰着头答,“您填过健康云吗?”

“没有扫过,但我有凭证。”说着,司机出示一张A4打印纸,称这是当地防疫指挥部开具的通行凭证,但凭证上除了标明车辆基本信息外并未盖章。

“只有这份凭证不行,您还是得扫码填写。”

“我以为有通行证就可以了,没想到这么严。”

你一句,我一句,最终司机扫码完成填报。


感觉才没过多久,王勤就招呼我们回营房。

一看时间,已过去半个多小时,这段时间里共疏导、提醒了28辆车。

“这个效率是不是很低?有没有给检查站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?”
“不会,你们很给力,疏导和提醒到位了,前面的检查就能更快完成。”


时间虽不长,但我们已出了一身汗,防护服包裹着,又热又闷。上岗前,还想着体验久一点,换岗那一刻,心里偷着乐。

11时30分,午饭时间。

在检查站前天才临时搭建的休整帐篷里,5排桌子,人和人交叉坐。暂时脱下口罩,把防护服褪到肩膀处。尽管饭有点硬,菜没有多少余温,但这顿吃得格外香。

下午1时许,检查站迎来车流高峰。

我们的岗位调整到原来的收费站入口处,对每辆车上的每个人进行体温检测。

按照岗前培训,首先要测试设备是否工作正常。我们将额温枪对着自己的手臂轻按一下,屏幕显示温度90℃……

“这把额温枪坏了,换一把。”看到我们惊愕的眉眼,王勤在旁边笑说。

换了一把新的额温枪,开始工作。

“距离人的额头3-5厘米左右处按下按键,测出来的温度比较准确的。”王勤向我们传输技巧。

这项工作相比疏导车流简单很多,民警要求车内乘客出示身份证,作为测温人员,我们就顺势要求他们伸出头,“嘀”一声,看体温读数即可。

但这份工作的心理压力不小。

“37.9度!”一名女乘客的温度读数让我们呢不自觉后退半步。在一旁核验完乘客身份信息的王勤凑过来说:“大概是因为车里开着空调,导致车内人员体温过高。等半分钟再测下。”

半分钟后再测,37.1度,虚惊一场。有了这次经验,接下来遇到体温“异常”的人,我们就不再紧张了。

一个小时后,检查站迎来一批新的志愿者,我们的志愿者体验也结束了。

口渴,这是我们回到营房脱下防护服后,身体最强烈的感受。

“这个工作其实非常枯燥,但它很重要,可帮助道口提升通行效率。一个人的力量微小,汇集更多人就有更大的力量。”跟我们一同疏导车流的志愿者汪小姐感慨道。

这工作难吗?不难。累吗?非常。

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到道口采访,经过这次实地体验才真正体会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,每个人都是战士。
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


作者:邬林桦 顾杰

微信编辑:佳思敏

◢ 猜你想看↓↓↓
出院人数首次多于确诊!国家卫健委通报18日疫情: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
全天,0 !上海昨日全天无新增确诊病例
战疫观 | 为什么有人害怕说出自己去过武汉?
上海人,继续摒牢!一次探亲就“中招”,我被居家隔离,还收到一捆麻绳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嘿,星标我们了吗?


“嗯,这篇正在看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